010-64097988
在线留言
离退休平台登录

新闻资讯

News

您的当前位置:
新闻资讯
诚通健康养老网,为您提供更最新、最靠谱的资讯。
  
2022年度中国老龄社会十件大事
来源: | 作者:诚通人力(北京) | 发布时间: 2023-03-02 | 49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2022年,世界人口步入“80亿时代”。这一年,我国出生人口继续下降,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,2022年或成人口负增长元年。

2022年,世界人口步入“80亿时代”。这一年,我国出生人口继续下降,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,2022年或成人口负增长元年。在此背景下,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于2022年底组织专家学者推荐近20项候选事件,举办了“2022年度中国老龄社会十件大事评选”投票活动最终,经过多位来自各学科各行业的专家学者、对老龄社会抱有热忱的朋友以及核心小组再评议,以下十条被确定为“2022年度中国老龄社会十件大事”。

一、出生人口连降 2022年或成人口负增长元年

2022年8月1日,国家卫健委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《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》一文指出,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,我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,“十四五”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。根据各地发布数据,2022年上半年宁波、常熟等地出生人口降幅超10%。另有数据显示,上半年我国出生人口523万,死亡人口531万,已出现死亡人数大于出生人数的“死亡交叉”。一方面总和生育率在降低,另一方面育龄人群总数在减少,2022年出生人口继续下降已成定局,或成人口负增长元年。另据联合国《世界人口展望2022》报告,地球人口已步入“80亿时代”。

二、多个老龄事业产业领域“十四五”规划出台

2月21日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》明确了“十四五”时期的总体要求、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。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《“十四五”健康老龄化规划》,提出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等9项任务。

三、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,助推我国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

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《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》,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。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(地区)也已确定,31省份的36城入选,以省会城市为主。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百姓,还可以通过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,未来拿到更高的养老金,获得更好的养老保障。

四、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

医保信息平台已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,有效覆盖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、约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,为13.6亿参保人提供优质医保服务。

五、两部门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 打造“全龄友好”社区

住建部、民政部两部门推动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,重点围绕“完善社区服务设施、打造宜居生活环境、推进智能化服务、健全社区治理机制”四方面展开,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,推进适老化、适儿化改造,建全龄友好社区。

六、16部门发文推进村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

7月6日,民政部等1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《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》。《意见》中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部分包括建设日间照料、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,完善村养老服务体系;建设日间照料、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,完善村养老服务体系等相应的意见建议。

六、生前预嘱首次入法 让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抢救方式

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《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》修订稿,其中第七十八条在“临终决定权”上做出了大胆突破,规定如果病人立了预嘱“不要做无谓抢救”,医院要尊重其意愿,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。由此,深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生前预嘱立法的地区:通过立法赋权,让患者有权选择临终抢救方式,能够少痛苦、有尊严地离世。

七、“中国老年人才网”正式上线,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

中国老年人才网旨在为老年人再就业拓宽渠道、搭建平台,加快老年人才集聚,打造老龄人力智库,推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,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八、居家社区老年护理员服务标准发布

首次明确6项护理服务11月8日,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《居家、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服务标准》等2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。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居家、社区老年医疗护理员可提供生活照护、基础照护、安全与急救、康复照护、心理照护和临终照护等6大项目。

九、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发布《老龄社会转型共识(2022)》、《老龄社会关键词(2022)》

10月30日,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、盘古智库主办的“跃变·包容·可持续——第三届中国老龄社会峰会”提出,我国面临复杂老龄化形势,人口总量、年龄结构、更长的健康老龄期、人机共存等“人的跃变”,需要诸多方面提升包容性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,为此,会上重磅发布了《老龄社会转型共识(2022)》、《老龄社会关键词(2022)》。

(来源: 老龄大数据)